自考考前最后急救:自考公共课简答题高频考点汇总!:自考

01

自考公共课《习概》考试要点

重点章节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自考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自考

3、“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自考

4、“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改革、法治、党建、强国)自考

5、国家安全与社会治理自考

答题技巧

分点作答:使用数字或关键词(如 “核心要点”“原因”“措施”)清晰标注自考

结合时政:引用最新政策文件(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增强权威性自考

避免死记硬背:理解理论逻辑,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自考

简答题重点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自考

核心要点:

“五个是”:承前启后、决胜小康、共同富裕、民族复兴、全球贡献的时代自考

“五个新”:主要矛盾变化、理论创新飞跃、事业目标确立、中外关系新局面、党的面貌新变化自考

重大意义: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焕发生机;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路径自考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依据自考

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自考

依据:

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落后的社会生产” 已不符合实际自考

人民需求从物质文化转向更广泛的美好生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自考

发展不平衡(区域、城乡、行业)和不充分(质量、效益)成为主要制约因素自考

3、简述 “八个明确” 的核心内容自考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考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自考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考

4、“十四个坚持” 的基本方略包括哪些方面自考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自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自考

坚持新发展理念自考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自考

5、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及意义自考

内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考

意义:

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激发市场活力自考

促进效率与公平统一,推动高质量发展自考

6、如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自考

初次分配: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机制自考

再分配: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调节力度,扩大个税综合征收范围自考

第三次分配:鼓励慈善捐赠,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自考

02

自考公共课《马原》考试要点

考点 1: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它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考

2、马克思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同时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摒弃了他理论中的形而上学的杂质,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自考

考点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自考

考点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自考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自考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自考

4、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自考

5、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自考

考点 4: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及品质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自考

2、革命性:彻底的批判精神、鲜明的政治立场自考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自考

考点 5: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4、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自考

考点 6:简述实践的本质及特点

1、本质: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自考

2、特点:客观性、 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自考

考点 7:简述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自考

2、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自考

考点 8:简述实践特点

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自考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自考

3、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自考 。第二, 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03

自考公共课《中国近代史》考试要点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其基本生产结构自考 。政治:实行高度中 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 建宗法等级制度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口诀:苦、少、穷

(1)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自考 ,革命性最强;

(2)人数虽少自考 , 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3)主要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 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自考

二、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自考

(1)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自考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

(2)力量薄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自考

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腐败,根本原因自考 。清王朝维护自身统治,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实行“防民 甚于防寇”的政策;

(2)经济技术落后,重要原因自考 。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

四、中日甲午战争后自考 ,严复提出的救亡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提出自考 了“救亡”的口号 ;

(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自考 ,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 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3)严复疾呼,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自考

五、简述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1)鸦片战争后自考 ,外国在华企业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

(2)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自考 ,在洋务企业中又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

(3)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产业工人队伍再一次得以扩充自考

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1)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自考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2)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它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 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自考

(3)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 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自考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邮箱:835971066@qq.com

本文链接:http://hnzfxy.cn/post/530.html